37.(32分)
材料一 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材料二 平洋战场上处于日军巨大压力下的美国对中国在战争中的作用体会最深,总统罗斯福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饿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他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取消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势力范围,揭开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材料四 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次提出实现主权独立要求是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中国年轻的革命者第一次了解到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学说,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是在1922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最小限度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三那次代表大会上。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1)材料一中的“大会”是指什么会议?材料一中的“目前历史条件”主要指什么?怎样才算完成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6分)
中共二大;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分建社会;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或答实现了国家主权完整独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是中美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0世纪下半叶中美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6分)
关系:同盟关系(或答共同抗击法西斯)
演变历程:从新中国建立到1972年开始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从1972年开始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但摩擦不断。
(3)材料三中提到“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请问三国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是通过何种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6分)
国家:日、意、德
方式: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德、意通过王朝战争
(4)材料三中提到“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指出1943年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并为此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废约成为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目标;
二战期间英美与中国是同盟国,英美抗击法西斯也需要中国的支持;
国际法的进步与发展为1943年废约提供了重要依据。
(5)材料四中所述事件有什么共同点?说明了什么?(6分)
共同点:反帝;
说明:反帝是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或答反帝是近代中国的主要革命任务之一),中国人民一直在坚持反帝斗争。
38.(32分)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当前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材料二 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有一定影响,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比较明显。仅以珠三角为例,2008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这里出现了企业倒闭。倒闭的企业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而在困境面前,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注重创新的企业却逆势上升。
(1) 材料一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哲理?(6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2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为题。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体现了发展的观点。(2分) ③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2分)
(2) 结合材料一,谈谈中国主张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体现的政治学道理。(12分)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中国加强与二十国集团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作用,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3分) 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作出了积极努力,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同时密切同二十国集团国家的协调和配合,符合各方的国家利益。(3分)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3分) ③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3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3) 结合材料二分析,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怎样才能使中小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14分)
①第一,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2分)第二,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分) 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 ②第一,政府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2分)第二,政府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坚决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2分)第三,企业要大力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2分)第四,企业要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2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39.(60分)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小麦受旱面积之大为历史罕见。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7-9成,降水量至少为30年一遇,部分地区达到了50年一遇。在河南、安徽、山东、湖北、陕西等省小麦受旱面积达1.45亿亩。很多地区人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干旱受灾严重地区示意图“。
(1) 我国北方干旱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6分)
干旱产生的人为原因有水利灌溉设施不够完善(2分);地下水抽取过量(2分);植被破坏,含蓄水源的功能下降等(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 据多年统计,图中①②两地区旱灾发生的季节不同,试分析两地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6分)
① 地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3分); ②地区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分)
(3) 这次旱灾可能对我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8分)
森林草场火灾(2分) ;北方沙尘暴天气(2分);粮食减产(2分);人畜饮水困难(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材料二 河西走廊在汉代时水草丰美,沃土千里。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值得记住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就两次奔波在这条道路上,历经千辛万苦。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在祁连山峨堡作战时,所率40万大军就地伐木筑营、取薪、维修车辆,使峨堡原始森林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4)材料二中讲“张骞就两次奔波在这条道路上”请问张骞奔波在这条路上的目的是什么?(4分)
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联系。(4分)
(5)根据材料二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16分)
唐宋前,地位: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原因:自然环境良好:初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政府设置郡县,加强管理,以保障商路畅通。(8分)唐宋后,地位: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中的中枢作用日渐消失。原因:滥伐山林;过度垦殖;战争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8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6)根据材料二中历史上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经济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0分)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首先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时,首要的是尊重自然的属性与规律,我们既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也要保护自然。(3分)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联系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中的有利后果,也应看到可能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注:此处如果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关中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长期过度的开发,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极大的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自然规律,而且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3分) ④我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
材料三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畜生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这意味着全国已有接近45%的冬小麦遭受旱灾。为支持地方做好抗旱保苗恶化恢复生产,财政部2月5日宣布,中央财政再次紧急拨付3亿元支持15个省(市)特大抗旱不住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4亿元。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要加大对旱情严重地区抗旱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抗旱投入,帮助旱区克服困难,争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为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打好一个好基础。
(7)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应对干旱灾情,增加抗旱投入所体现的经济学依据。(10分)
①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干旱灾情发生以后,国家迅速投入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支持抗旱救灾。(3分)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加大对冬小麦遭受旱灾地区的投入,争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为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打一个好的基础。(3分) ③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方面的物资储备,是为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准备的,是防止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断的重要保证。国家投入支持抗旱救灾的大量物资和资金,就属于这方面的物资储备。(2分) ④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财政投入,搞好抗旱救灾工作,体现出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分)
|